2023年前七个月,我国外贸表现鲜明,呈现出增长、挑战以及不同行业动态交织的复杂画面。根据最新海关数据,我们逐一剖析这些细节:
出口总值达到13.47万亿元人民币,增长1.5%;而进口总值则达到10.08万亿元人民币,下降1.1%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贸易顺差扩大了10.3%,达到3.39万亿元人民币。换算成美元,总贸易价值则呈现6.1%的下降,降至3.4万亿美元。出口额为1.94万亿美元(下降5%),进口额为1.46万亿美元(下降7.6%),贸易顺差则增加了3.5%,达到4895.7亿美元。
2023年7月,我国外贸总值继续收缩,降至3.46万亿元人民币,下降8.3%。其中,出口金额为2.02万亿元人民币,下降9.2%;进口金额为1.44万亿元人民币,下降6.9%。由此带来的贸易顺差则缩小了14.6%,降至5757亿元人民币。如果换算成美元,2023年7月的外贸规模则下降了13.6%,降至4829.2亿美元。其中,出口额下降了14.5%,至2817.6亿美元;进口额下降了12.4%,至2011.6亿美元;贸易顺差则缩小了19.4%,至806亿美元。
然而,与7月份的外贸规模相比,我国前7个月外贸还展现出以下特点:
一般贸易占比提升:一般贸易的进出口总值达到15.41万亿元人民币,增长了2.1%,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5.4%。其中,出口额为8.77万亿元人民币,增长了2.8%;进口额为6.64万亿元人民币,增长了1.2%。与之相比,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总值则下降了11.4%,占比为17.9%。其中,出口额为2.75万亿元人民币,下降了8.8%;进口额为1.46万亿元人民币,下降了15.9%。此外,我国保税物流方式的进出口总值增长了8.1%,其中,出口额为1.21万亿元人民币,增长了15.3%;进口额为1.83万亿元人民币,增长了3.8%。
主要贸易伙伴和地区:前7个月,东盟仍然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,双边贸易总值达到了3.59万亿元人民币,增长了2.8%,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.3%。其次是欧盟,贸易总值为3.22万亿元人民币,下降了0.1%,占13.7%。美国则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,贸易总值为2.64万亿元人民币,下降了9.6%,占11.2%。此外,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贸易也增长了7.4%。
内资企业的增长: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总值达到了12.46万亿元人民币,增长了6.7%,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2.9%。国有企业的进出口总值为3.82万亿元人民币,增长了0.8%,占16.2%。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则下降了9.4%,达到了7.21万亿元人民币,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0.6%。
产品趋势:机电产品占我国出口的58.1%,出口总值达到了7.83万亿元人民币,增长了4.4%。其中,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、手机和汽车成为推动因素。与此同时,纺织品的出口则下降了5.7%。
商品进口:我国的进口情况呈现不同趋势。铁矿砂、原油和煤的进口量有所增加,但均价下降。然而,天然气和大豆的进口量和价格则齐升。
综合而言,2023年前七个月的我国外贸状况展示了一个多层次的画面,体现了增长、挑战以及不同行业的动态,呼应了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局势。